绘本详情

少年读国学:千字文

7-9岁暂无设置

书架位置S3-3

书位号暂无

馆内编码64780180598

绘本作者萧史

出版社青岛出版社

绘本简介

  《少年读国学:千字文》:
  韩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,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,出身韩国贵族,是荀子的学生。韩非主张法治,认为君主只有用严刑酷法和权术加威势相结合的办法,才能治理好国家,即商鞅(yang)的“法”、申不害的“术”和慎到的“势”相结合的统治术。商鞅主张制定和公布法律,严格执法;申不害主张君王要掌握运用驾驭臣民的权术;慎道主张君王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大权不能旁落。这为封建统治者推行中央集权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  韩非本是韩国人,当时韩国正日渐衰败,他多次劝韩王采用富国强兵的办法,都未被采纳,于是便在家里著书立说。后来他的著作传到秦国,秦始皇见后如获至宝,把韩非请到秦国,与他促膝长谈三天三夜,大有相见恨晚之意。此后,秦始皇实行的政策大都是按韩非的理论制定的。但韩非的才华引起李斯等人的嫉妒,他们害怕韩非受到重用会威胁自己的地位,于是便诬陷韩非,把他关进监狱中。韩非悲愤交加,自杀而死,他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严酷法律之下。
  白起攻赵
  战国末年,秦国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,当时赵国是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。公元前262年,秦国进攻赵国,在长平受到老将廉颇的顽强阻击。廉颇采取筑垒固守,疲惫敌军的作战方针,坚守长平三年,挫败了秦军速胜的阴谋。秦国见速胜不行,便使用反间计,让赵王相信秦国最害怕用赵括代替廉颇。赵王果真上当,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,而秦国则暗中派名将白起主持军务。
  白起用兵,善于分析敌我形势,然后采取正确策略对敌发起进攻。他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,战功卓著,令六国闻风丧胆。白起到达长平后,布置好埋伏,故意几次败给赵括,赵括不知是计,拼命追赶,结果陷入秦军的包围圈。赵括冒险突围,被乱箭射死,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。从此赵国一蹶(jue)不振,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。
  王翦破楚
  战国末年,秦国连续消灭韩、赵、魏国后,也想早日把楚国消灭。秦王赢政问青年将领李信灭楚需要多少兵力,孥信说不超过二十万。他又问老将王翦(jian),王翦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兵力。赢政认为王翦年老没有胆量,便拜李信为大将,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。王翦见秦王不听自己的意见,便以生病为由,辞官回家养老。起初,秦军连克数城,进展顺利。但不久李信便中了楚将项燕的伏兵之计,大败而回。
  秦王赢政闻报大怒,下令将李信革职查办,然后向王翦认错,并拜他为大将,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楚。王翦采取固守城池的战术,任凭项燕怎么挑战,也不出战。两军相持了一年后,楚军认为王翦确实是防守自保,于是决定东撤。王翦见时机成熟,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。秦军个个如猛虎下山,楚军被杀得溃不成军,乱作一团,楚将项燕也在作战中阵亡。从此,楚国再也无法组织起有力的抵抗,不久便被秦国灭掉,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县。
  壮心不已
 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军事家,公元前284年,在赵、秦、韩、魏、燕五国联合攻齐的战争中,率军配合乐(yue)毅作战,取得辉煌战果,被拜为上卿,名震诸侯。廉颇心胸坦荡,知错即改,他和蔺(lin)相如之间“将相和”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。
  战国后期,廉颇曾驻守长平,采取筑垒固守、疲惫敌军的策略,与秦军对峙(zhi)三年,挫败了秦国速胜的阴谋。秦国见速胜不成,便使用反间计,到处宣扬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。结果,赵王中计,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接替廉颇。赵括上任后,一改廉颇的正确策略,贸然出兵,结果四十万赵军被坑杀,赵国一败涂地。长平之战后,廉颇临危受命,击退了燕国对赵国的进攻。此后,赵悼襄王听信小人之言,弃用廉颇,廉颇在赵国没有用武之地,只好投奔魏国。虽然身在魏国,但廉颇时刻心系赵国,随时准备再为赵国效力。然而,由于仇人郭开从中作梗,赵王不再信任廉颇,廉颇没能回到赵国,最终客死他乡。
  ……

借阅4

评论0

+收藏+书包